2020-12-29

百年之变入通途——写在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际

  总有一些年轮,注定被历史深深镌刻;总有一些时刻,标记着未来的方向。

  2020年,千年“小康”,一朝梦圆,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耸立起新一座里程碑;2021年,“第二个百年”将从这里启航,我们将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。

  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,每一步都是全新的探索,每一步都并非轻而易举,每一步都书写着我们党带领亿万农民突破变革的智慧和勇毅。“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,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”,这是历史的选择,更是时代的重托。在古老的农耕大地上,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田野上,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即将开启,大国百年现代化之变终于渐入胜境、迈向通途。


  缘变

  世界大势,唯变不变。

  180年前,古老的东方大国被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轰开了大门,由此开始,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,孜孜以求,只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现代化路径,救亡图存,实现复兴。然而,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变法维新,无论是立宪改良还是推翻帝制,无论是科学救国还是实业救国,都屡屡以徘徊、挫折、失败而告终。

  中国的现代化,究竟路在何方?

 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,在这个成立之初就以“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为使命的政党带领下,变革的方向和路径才得以清晰。从此,在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开放和新时代,从“四个现代化”纲领到“三步走”战略构想,从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到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牢牢掌握了变革的主动权,坚定地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。


  重农强农,是这条现代化之路最鲜明的底色。在这条适时而变、因变求进的现代化之路上,“三农”是追赶者、参与者,更是重要的推动者、引领者。在历史的每一个重要时期,在改革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,中国农民都以不拘一格的改革智慧和敢为人先的改革勇气,在古老的乡土大地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。

  求新求变,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有今天的进境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土地“三权分置”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;从“重中之重”战略施行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…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局、应大势,紧贴时代的脉搏,紧扣历史的频振,带领人民在各种困难磨砺中毅然前行、义无反顾。

  求新求变,我们才有“乱云飞渡仍从容”的气度。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、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大势,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始终没有被打乱,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始终没有改变。2020年,中国挺住了、稳住了、更强大了。岁末年底,嫦娥把月壤带回来了,粮食站稳了1.3万亿斤,贫困县全部摘帽,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“风景这边独好”,“三农”功不可没。

  小康不小康,关键看老乡;迈步现代化,更要强“三农”。2014年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没有农业现代化,没有农村繁荣富强,没有农民安居乐业,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、不全面、不牢固的。2018年更进一步指出,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,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。这是历史的黄钟大吕,这是对奋进者的谆谆嘱托,这是我们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。

  贫困的乡土不是现代化,不富裕的农村也承载不起全面现代化。在全面现代化征程即将开启之际,我们更应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擂响进军的战鼓。


  识变

  船到中流浪更急,人到半山路更陡。从全面小康到全面现代化,是到了一个“愈进愈难、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、非进不可”的时候!如何准确识变,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,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,被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。

  既须“度势”,在变局中明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环境之新;还应“审时”,在新发展阶段中判断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变。

  准确识变,要找准变局中的“三农”坐标系。从历史坐标看,即将开启的“十四五”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起步期,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跨越期;从世界坐标看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秩序大调整、全球化遭遇逆风、大国博弈复杂多变,在各类风险和变局中,“三农”压舱石更加凸显、更须有为;从中国未来发展坐标看,我们将进入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和潜力所系,更是亟待补齐的短板和短腿。

  准确识变,应看到变局中的“三农”新机遇。历史的发展往往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、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,百年未有之变局必然伴生着百年未有之机遇。新发展阶段,“三农”是重点;新发展格局,“三农”是主力。“三农”发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“钻石期”。一方面,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,更有能力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门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未来政策和投入上的倾斜,将会给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带来历史性的改善和提升。另一方面,大数据、物联网、5G通讯等一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,将进一步赋能传统农业农村。在新发展阶段,农村丰厚的资源、广大的市场、广阔的投资空间,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  准确识变,须认清变局中的“三农”新挑战。近年来,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,但依靠政策和资源变量的边际效益在递减,而新发展阶段对农业农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两者叠加,我们将面临更多“顾多头、都要抓”的任务和难处。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兼顾?现代农业规模化趋势与小农户占大多数的现实如何衔接?发展和保护、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怎样处理?变局当中,妥善处理好这些挑战和问题,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蹄疾步稳、奋起直追。

  应变

  江河的魅力在于奔涌,四季的生机在于交替。变化,本就是万物存在的根本方式,也是历史演进的主要形式。

  回顾过往,不难发现,谁掌握了“变”的法门,谁就掌握了历史的主动权。展望未来,在迈向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,只有继续发扬科学应变的精神,才能冲破更多的险阻与难关,才能“在危机中育新机、于变局中开新局”。

  科学应变,就要全面把握应变的本质。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。”面对时代的风起云涌,既要定力在我,又要适时调整和完善,以变应变、因变制宜是本事。但变不是目的,危中寻机、以变求进是水平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抢抓时机、随机应变,以最快的速度面对变化、适应变化、驾驭变化,还要做到沉着应变、处变不惊,有目标、有节奏、有选择地变,谋定而后动;既要聚焦当前、统筹谋划,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,加强系统集成,放大综合效应,也要抓住根本、妥善驭变,透过现象看本质,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入手,循理治弊、对症下药。

  科学应变,必须充分做好应变的准备。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,关键就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情。今年多重挑战之下,我们之所以能够从容应对,交上一份优异答卷,就是源于我们多年来始终坚持重农抓粮夯实了压舱石,始终坚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筑牢了大后方。未来,面对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,更需要多些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。把困难想得再多一些,把抗压系数提得再高一些,把预案做得更详尽一些,遇事有“备案”、遇险有“备胎”,从而“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”。

  科学应变,必须牢牢掌握应变的方法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但有一条车辙始终清晰可见,那就是人民至上。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,也是我们实现科学应变最根本的方法论。必须把重视顶层设计和尊重农民意愿结合起来,做到问计于农、问需于农、问效于农。始终把有利于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,始终以老百姓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最根本的标准。既要加强顶层设计,通盘考虑,高位推进,又要为基层探索创新留出足够的空间,放手让基层干部、广大农民群众去试、去闯,在更高层次、更广场域驾驭农村改革发展,在变动不居中始终赢得战略主动。

  求变

  “预支五百年新意,到了千年又觉陈”。纵观当今世界,各种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材料层出不穷,各类新挑战、新任务、新变革接踵而来,时代的风云际会之中,机遇转瞬即逝,疥癣能成大患。变局之下,已经不只是谁拒绝变革谁就会落后于时代的问题,更是谁变革慢了,就会被历史淘汰的铮铮现实。

  变,是大势所趋,是时代的命题,也是现实的课题。我们不惧改变、科学应变,更要拥抱改变、谋求创变。

  主动求变,自当有勇于求变的精神。面对新形势、新任务、新要求,与其在时代背后追赶,何不努力做时代的弄潮儿,以更大的勇气和自信去引领变革、推进创新。历史行进到今天,我们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,需要应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综合问题,没有点迎难而上、开顶风船的魄力是不行的,不跳出舒适区、不打破路径依赖的束缚,是难以奏效的。越是有困难越要勇于创新,越是有风险越要敢于面对,要拿出一副“就算是绝壁上也要凿出一条路”的气魄和胆略来。

  主动求变,还要有善于求变的智慧。凡人没有七十二变,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要建立在尊重科学、把握规律、符合实际的基础上。要进一步加强对世情国情农情的研究,加强对“三农”领域一些规律性、趋势性问题的研判,加强对农村基层实际情况的调研,做到科学决策、稳中求变;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“三农”工作,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,朝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,系统谋划“三农”改革发展;要紧紧围绕全局战略部署和“三农”工作的痛点、堵点,破解更多“卡脖子”难题,推动更多体制机制变革,抢占更多科技创造高地,不断增强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。

  主动求变,更要有鼓励求变的环境。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自古就流淌着创新求变的因子。必须把创新摆在“三农”工作的重要位置,从理论、制度、科技、文化、业态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改革、推进创新。既要鼓励创新、追求创新,也要包容探索、允许试错,让创新求变的活力在更大的领域、更深的层面迸发,让创新贯穿“三农”工作的全过程、各方面,让“惟改革者进,惟创新者强,惟改革创新者胜”成为时代最鲜明的昭示。

  准确识变、科学应变、主动求变,必须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。任何时代,因循守旧、固步自封都是没有出路的,但也不能一味求异、盲目改变,尤其在一些事关根本、原则、战略的问题上,必须要有“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定力。无论怎么变,粮食安全的底线不能破,农民的利益不能损,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根不能动。就像浩瀚奔涌的江河,无论怎样蜿蜒迤逦、随势而变,都始终不改向前的势头,始终朝着大海的方向。

  百年之变入通途。我们即将迈上更加波澜壮阔的、激荡人心的新征程,即将踏上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通达之途。“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”,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,努力奋斗、矢志向前,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,不断擘画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瑰丽画卷,不断书写“三农”强美富的乡村振兴宏伟篇章,为百年梦想贡献更多“三农”力量。


(农民日报2020年12月28日编辑部文章)